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自控力》意志力的迷思

所謂的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我們都知道,意志力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經濟安全,人際關係和事業成敗。其掌握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什麼,做什麼,和買什麼等等。然而,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美國心理學協會指出,缺乏意志力是完成目標的最大絆腳石。 在1848年,鐵路領班工人菲尼亞斯 蓋奇Phineas Gage當時只有25歲。僱主稱他為最好的領班,工友們尊敬他也喜歡他。家人朋友都覺得他既安靜又受人尊重。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力和體魄的人。在一天的下午,蓋奇和工友正在用炸藥清理鐵路路段時,突然出了岔子,炸藥提前爆炸了。衝擊波帶著一條3英呎長的鋼肋插進了蓋奇的頭部,穿過了他的腦前額皮質。你肯定覺得蓋奇會橫尸當場,不過,他卻奇跡般地生存下來了。兩個月后蓋奇的身體完全恢復了,蓋奇還說自己“哪裡都挺好,一點都不疼”。這聽上去是不錯,不幸的是,蓋奇的悲劇并未到此結束。他的外傷是痊愈了,但他的大腦卻發生了奇怪的變化。親人和工友們都表示,他的性情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痊愈后的他經常粗魯的羞辱別人,以前並不會這樣,總是想去控制別人,和別人意見不合很快就會失去耐心。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史丹福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 Robert Sapolsky 認為,大腦前額皮質的主要作用是讓人去做“不容易的事”。 如果坐在沙發上比較容易,它就會讓你站起來做做運動;如果吃甜品比較容易,它就會提醒你要喝杯茶。如果把事情拖到明天才做比較容易,它就會趕走拖延大師,督促你打開文件,開始工作。 前額皮質分為三個不同意志力的部分:分別為“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三種力量。左邊的區域負責“我要做”的力量:他能幫助你處理枯燥,困難或者充滿壓力的工作。比如,當你想要沖個涼的時候,它會讓你繼續呆在跑步機上多跑幾分鐘。而右邊的區域則控制“我不要”的力量,他能克制你的一時衝動。比如,你在開車的時候沒有玩手機,而是盯著前方的路面,這就是這個區域的功勞。中間靠下的區域負責“我想要”的力量。他會記錄你的目標和慾望,這個區域的細胞越活躍,你採取行動和拒絕誘惑的能力就越強。即使你處於一個充滿誘惑和混亂的環境,這個區域也會記住你正真想要的是什麼。 當蓋奇失去前額皮質的時候,他也失去了“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力量。鋼鐵
最近的文章

《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斜槓創業

有位英國男子,管理一家建設公司,但在一個不起眼的網站,寫了一系列,關於魚缸評論文章。文章結束的時候,他加了幾個亞馬遜( Amazon )所刊登產品的連結。他知道,如果訪客從評論文章點擊連結,並且購買產品,他就會賺到一點小小的回饋金。但是在他張貼評論文章之後,忙著白天的工作,馬上就忘了這件事。幾個星期後,一封信裝著一張支票寄到他家,一共有 350 美元。那個時候,他壓根兒沒想到利用週末時間,投入的這個小小計畫,能夠賺進幾百美元。他也不知道幾年後,相同的那些評論文章,仍然每個月平均為他賺進 700 美元,而他並沒有進一步增修此文章。大家是不是對這些而外的收入感到渴望又無從下手呢? 今天 就要和大家分享這本書《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教你怎樣成為一個躺著賺的副業家。 本書作者克里斯.古利博,是一個成功的成功創業家/旅行家/《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作家,是名副其實的複業家。同時他所創辦的播客(「複業學校」( Side Hustle School )每個月的音頻下載量更是超過 200 萬次。古利博擅長把點子變現為多元收入,不斷發展複業。創業經驗包括:線上出版、旅行省錢服務,還完成他在 35 歲前造訪世上 193 個國家的夢想。除了正職收入之外,每個人都想多賺兩毛錢,實現躺在賺的夢想。 帶你走進副業的世界,為你躺著賺的偉大理想添一份力。 第一,產生可行的副業點子: 可行的點子,是指利用你已經擁有的技能、時間和資源,將它轉化為現實。 一位大學畢業生,想出了一個點子: 「我想要研製一支微型應用程式( app ),引進新的付款形式,給不喜歡掏信用卡或現金的人使用。」這個點子可能是很有理想。但你要怎麼開始打造和行銷?就算你同時擁有資訊科技和財務方面的背景,這也是相當巨大、花錢的事。再說,就算你能輕而易舉打造,又要如何使它在市場上那麼多付款 apps 中脫穎而出?充其量,它只是個宏偉的願景,需要大力奉獻和奮鬥。這不是發展複業要做的事。 再來看另一個熱愛高品質甜點的廚師所提出的:「我想要設立一個每月最佳冰淇淋俱樂部,提供美味的手作冰淇淋給各公司。這項服務,會推銷給人力資源經理和小型企業執行長,告訴他們這是提升士氣和讓員工歡聚、定期同樂的一種方式。」這個例子,有明確的目標市場。沒錯,儲存和交運那麼多冰淇淋的後勤作業,可能有點複雜,但如果你知道怎麼尋找食

《牛奶可樂經濟學》到底要賣什麼才好賺?

Hi,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書叫做《牛奶可樂經濟學》 作者Robert Frank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这本书的内容来自于他给学生布置的一份作业:“利用經濟學原理,探討你的生活經驗。”而且不要長篇大論,字數限制在500字以內。也不要摻雜複雜的技術,要假設你是在給一個從沒上過經濟學課的朋友講故事。”《牛奶可樂經濟學》就是一本這樣的故事合集。 問題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卻相當簡單。 今天就會用經濟學角度和大家分析書中3個生活常見問題。 第一,成本效益原則。 當一個行為帶來的收益大於成本時,人們就會採取行動。 大多數的銷售行為都有著利益根源。 比如說,為什麼最暢銷的書常常打折銷售,而最熱門的電影卻從不打折? 首先,可以從銷售這些產品所面臨的成本條件說起。因為對電影院來說,最稀缺的資源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座位。 大受歡迎的電影即使不打折也會滿座,一旦電影院的座位坐滿了,給再多的錢,都無法為額外的顧客提供服務。所以出於收益最大化的考慮,電影院有理由不給票價打折。 相反的,書籍和唱片賣家給熱門產品打折,並不會趕跑顧客。如果預見到哪些產品更熱門,賣家往往可以提前準備好充足的庫存,確保供應。 由於這些產品流通速度很快,在貨架上保存每一副本的成本是相當低的。 而不熱門的書籍和 專輯 ,可能一兩個月才賣徉出一套,同樣的貨架空間帶來的收入較少,所以庫存成本更高(Inventory costs)。 這也就意味著,對於最暢悄的書籍和專輯 , 零售商要面臨的競爭壓力更大。 要是顧客對這家店出售JK若琳新書的價格不滿意,他可以到任何其他商店去買。 但想要獲得出版的新書,有存庫的商店可就沒那麼多了。【比喻】 想立刻擁有這本書的顧客,除了按供方的標價付錢,似乎沒有其他的辦法可想了。 最成功的書店會向顧客推薦不太流行但很有希望流行的新專輯或新書。 如若沒有這種推薦,顧客或許根本不會注意到這些作品。 因此,越是非暢銷的新書,越需要見識淵博的店員進行推薦。 這部分人力成本,自然要由非暢銷書籍來承擔。 暢銷作品折扣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們的販賣成本更低。 所以,下一次當你坐下來觀看这本了不起的新書時【比喻】:你買它的價格,可能比那些暢悄書要貴得多,因為書店必須承擔額外支出來聘用,知識足夠豐富的銷售員,畢竟,只有這種員工才知道,這本書或許和你的胃口。 第二,機會成本 機

成长型思维

每个成功人士都有一种特定的心理特征,而这种心理特征更是被微软创办人比尔盖之和美国 NASA 做为雇佣系统工程师的标准。 它叫做:成长型思维。   这个概念最先由一丹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的 Carol Dweck 卡罗尔 · 德韦克所提出。德韦克提出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特质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所有的技能或者智能,无论是任何领域,都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 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 其实每个人都同时拥有成长型以及固定性思维。 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我们会使用成长型思维去思考做事,而另一些方面,我们则会使用固定性思维去思考做事。 它们就像两顶不同的思维帽子,一些人戴上成长型思维帽子的频率会比另一些人高。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都会戴上不同的思维帽子,要么是成长型的,要么是固定性的。 成长型的思维帽子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让你的生活态度要积极得多,因为你相信,人的各种基本素质,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善。 根据德伟客博士的研究发现:在学校测验中,最顶尖的 20% ,通常都会被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占据。 而测验排名中包尾的 20% 则通常会被持有固定性思维的学生所占据。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具备有弹性和复原能力,他们认为挑战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挑战失败不意味着 “ 我是个蠢蛋 ” ,而是 “ 我还有成长的空间 ” ,而且挑战越大,发挥的潜能越大。 他们认为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努力,能力(尤其是未来将会发展的能力)是不可能被测试;他们坚信努力是取得进步的必经之路。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978255/ 而固定思维的人往往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比较笨,而拒绝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由此他们的发展潜力会受到限制。 只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习惯性地回避挑战,遭遇到阻力时容易放弃,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他们坚信能力是可以通过一场考试來测试。 潜意识里支持 “ 天赋决定论 ” ,虽然自己会努力赢得成功,但也会掩盖甚至是轻视这种努力,因为害怕面对努力了依然失败的结果。 有两个创业家,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另一个则持有固定性思维。 同时开始了

[恋爱技巧]我与他能走得长久吗?学会判断他对你的感情成分。

一个人的意义与角色如果对另外一个人来说越多元化,他们能走得长久的机率越高。 我想,如果想要判断双方的关系是否能一直持续走下去,甚至是在交往前就能略知一二,那么可以简单把喜欢的成分分成两种不同的组成元素,一个是男女 情感 ,我们代称为成分A,另外一个是朋友的情感,称为成分B好了。这两者成分的比例不同,则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我们简单以两种状况来分析,但是不代表现在是如此,以后就是如此哟。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 只有A的喜欢,是属于只带有男女 感情 的喜欢,这通常发生在双方不了解彼此的状况之下,我们容易把对方带入成自己「理想对象」的样子,此类感情并不是基于对于互相的认识,而是「想像」。这种充满化学反应的 恋爱 ,我们容易过度美化,也会积极地想要给对方看到美好的一面,竭尽掩盖自己不好的一面,甚至是假装成另外一种样子。等到慢慢了解、发现对方其实跟自己「理想对象」的样子有所出入,自己也慢慢觉得要把自己弄成对方理想中的样子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热情就会慢慢地减退。 这是属于极端的状况,没有任何朋友情感成分的感情,对方是不会真的想要理解、甚至是不想要接受你并不是他心目中的样子的,但是大部分的状况应该是两种成分皆有,组成比例不同,经过时间的淬炼,是有可能发展出朋友的情感。但多数的 爱情 ,是因为瞭解而分开。 若是还未交往的对象,没有朋友的成份,试想他应该不太可能在被你拒绝之后仍然愿意继续待在你身边,继续跟你「做朋友」,因为他追求的是心中那个理想对象,并不是你这个人。所以若是你没兴趣的追求者属于这一类型,不需要浪费时间还想要跟他「当个朋友就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对方根本没办法跟你当朋友,B成分根本不在。 而加入B的成分,则不会随便转换目标,甚至在知道自己目前没有机会,仍会持续的想要继续在你身边,不是因为你只是符合了他某些关于「理想情人」的形象,而更多是想要更加了解你这个人。 通常这样的恋情会比较容易长久,因为刚开始就能够好好接受对方的独特性,而不是要「照着自己的角色设定」走的期待,包含了了解、包容、与接受,当然也比较容易维持得长久,彼此的意义大于只是「情人」也是「朋友」,那么热情不小心消退时,也有朋友的羈绊在,比较愿意一起去解决两个人之间面对的问题。 当然只有B成分的就不算恋情了啦,就会只是单纯的朋友。然而关系需要A多还是B多呢?我想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做调整变得不同,而不是就只是

《向上汇报》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向上汇报》。 本书的作者弗雷德里克·吉伯特,历时10年, 超过100次对包括英特尔、惠普、 可口可乐等在内的世界500强首席高管进行采访, 总结出一套面对上级的汇报技巧。掌握这本书的精髓, 能够帮助我们在职场上少走很多弯路。 今天,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两个让上司更青睐自己的职场工作法则: 让时间有价值和合作共赢。 ① 『让时间有价值』 上司期待的工作方式,是为TA节省时间。 我们要留意对方的时间成本、他们的关注点以及预期。所以,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确双方的诉求,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第一要务。 001 用30秒说明重点 如果你是对上司汇报,千万记得,他们没有时间听故事。所以,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开门见山, 在他们的注意力还在你身上的前30秒,直奔主题说明核心信息。 比如说:“老板,我需要申请50万作为下个月促销的广告费用。” 或者“经理,明天的活动现场均已安排妥当, 请你再次确认届时是否能够出席。” 002 给上司最关心的信息 每天可能有无数的申请和要求等着上司做决策, 那么如何才能让你的请求脱颖而出?答案就是: 给他们最关心的内容和信息,比如成本和回报率等等。 假设你根据市场调查和评估得出投入50万的广告费用, 销售额能够增长30%。那么, 这些关键的核心信息就是你最该向上司汇报的内容。 003 让对方做选择题 上司喜欢做选择题。汇报时,一定要事先考虑周全, 准备多个备选方案,让对方有选择的机会。作者在调查中发现, 他们青睐的最佳数字是3,所以,如果你有几套方案, 不妨把你最想推荐的选择放在第三个汇报。陈述方案的利弊, 事先指出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会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 说重点,讲收益,节约彼此的时间,提高沟通的效率, 绝对是信息爆炸时代让你胜出的法宝。 ② 『合作共赢』 向管理层做汇报、进行演讲,让很多人想到就发怵。但是, 如果你把它看成是一次合作,一种双向关系, 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机遇。高手能够做到让对方说“ 我们彼此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那么,该怎么才能实现彼此需要、合作共赢呢?有几个方法: 001 知己知彼 在一次汇报中,我们要对两个关键点进行充分了解。 第一,是汇报的内容。你应该做

《瞬变》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瞬变》。 本书的作者是奇普·希思和丹·希思, 他们两个人一位是斯坦福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 另一位是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员,他们经过大量研究发现: 几乎人类所有的行为改变,都不是对意志力的挑战, 而是平衡理智和情感的智慧考验。 我们今天分享关于轻松改变行为的三个内容,分别是心理模型、 行动步骤和改变技巧。 『心理模型』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早上闹钟“叮铃铃”地响起来, 睁开眼看时间是7点钟,大脑告诉你该起床了, 可身体还想赖在被窝里。午饭时,告诉自己少吃油腻的东西, 可没忍住又点了一份炸鸡。晚上回家,准备学点东西, 结果看了一晚上的电视剧。 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理性让我们用长远眼光考虑事情, 可感性却鼓励我们及时行乐。这导致我们时常听了那么多道理、 下了那么多决心,还是无法彻底改变自己。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模型,叫「大象与骑象人」, 非常精确地描述了这种状态。这个模型是说, 人们感性的一面像一头大象,理性的一面像一个骑象人。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骑象人坐在大象的背上,手握缰绳, 俨然一副领导者的模样,但事实上,他对大象的控制水平忽高忽低、 并不稳定,和几吨重的大象比起来,骑象人显得非常渺小。 要真正改变大象前进的方向,既要说服骑象人,也要改变大象本身。 『行动步骤』 了解「大象和骑象人」这个心理模型后,我们要如何做出改变呢? 分三步: 001 指挥骑象人 骑象人关注长远利益,但会过度分析。一个人若迟迟无法行动, 很可能是选择太多,又缺乏具体步骤,导致他理性的一面决策瘫痪, 倾向于原地不动。例如生活中很常见的一幕, 很多人会为了中午到底吃点什么而纠结几十分钟。所以, 明确告诉骑象人下一步具体该做什么,很有必要。 002 激励大象 让大象产生感觉,是改变的重要环节, 最好让人实实在在地看到某个场景,出现恐惧、兴奋、焦虑等情绪, 产生一种“再也不要这样”的念头。比如有个人总戒不了烟, 直到有一次在健康宣传海报上, 看见了一个肺癌患者黑漆漆的肺部图片,后来一想到那个画面, 就再也不敢抽烟了。 003 营造路径 这是指改变原有的环境或情景,增加正确行动发生的概率。比方说, 有的公司为了鼓励员工之间多沟通,除了不断阐述交流的重要性外, 还会把工位的隔板去掉,方便大家思维碰撞。 我们生活中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