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向上汇报》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向上汇报》。

本书的作者弗雷德里克·吉伯特,历时10年,超过100次对包括英特尔、惠普、可口可乐等在内的世界500强首席高管进行采访,总结出一套面对上级的汇报技巧。掌握这本书的精髓,能够帮助我们在职场上少走很多弯路。

今天,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两个让上司更青睐自己的职场工作法则:让时间有价值和合作共赢。


『让时间有价值』

上司期待的工作方式,是为TA节省时间。我们要留意对方的时间成本、他们的关注点以及预期。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明确双方的诉求,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第一要务。

001 用30秒说明重点

如果你是对上司汇报,千万记得,他们没有时间听故事。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开门见山,在他们的注意力还在你身上的前30秒,直奔主题说明核心信息。比如说:“老板,我需要申请50万作为下个月促销的广告费用。”或者“经理,明天的活动现场均已安排妥当,请你再次确认届时是否能够出席。”

002 给上司最关心的信息

每天可能有无数的申请和要求等着上司做决策,那么如何才能让你的请求脱颖而出?答案就是:给他们最关心的内容和信息,比如成本和回报率等等。假设你根据市场调查和评估得出投入50万的广告费用,销售额能够增长30%。那么,这些关键的核心信息就是你最该向上司汇报的内容。

003 让对方做选择题

上司喜欢做选择题。汇报时,一定要事先考虑周全,准备多个备选方案,让对方有选择的机会。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他们青睐的最佳数字是3,所以,如果你有几套方案,不妨把你最想推荐的选择放在第三个汇报。陈述方案的利弊,事先指出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会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

说重点,讲收益,节约彼此的时间,提高沟通的效率,绝对是信息爆炸时代让你胜出的法宝。


『合作共赢』

向管理层做汇报、进行演讲,让很多人想到就发怵。但是,如果你把它看成是一次合作,一种双向关系,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机遇。高手能够做到让对方说“我们彼此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那么,该怎么才能实现彼此需要、合作共赢呢?有几个方法:

001 知己知彼

在一次汇报中,我们要对两个关键点进行充分了解。

第一,是汇报的内容。你应该做出充分细致的准备,仔细考虑目标是什么?议题的方向在哪里?给你两分钟你该讲什么?5 分钟,15分钟呢?万一被打断又该怎么办?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前考虑清楚,会让你在汇报中游刃有余,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是汇报的对象。通过充分了解关键决策人的个性、背景、经历、价值观等因素,掌握他们的做事理念和行事风格,明确他们可能更加关切的问题。这样做,会让你在汇报时有更加清晰的目标,把握好应该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调整的方向,使汇报更加卓有成效。

002 后续行动

世界500强公司之一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克什在给出对汇报工作的建议中提到,能让你超越99%汇报人的三件事之一,就是“作出后续跟进的承诺”。这不仅意味着你要去回顾探讨哪些部分可以做得更好,有没有更佳的方案,还要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跟进,明确说明你的后续步骤,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003 拔高站位

在工作过程中,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和上司的观点总是难以达成一致,这是因为我们的思路常常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而管理者的角色,却要综合考虑多方立场。

从上司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成本、利润、资源配置、目标等等。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尝试把自己定位到管理岗位上去思考同样的事情。如果我是他们,会如何来处理?这就需要我们留心公司的核心业务和发展方向。

举个例子,上司的工作中需要做一些报表,而原始数据由你来提供,那么,你首先需要去了解对方索要这份数据的目的是什么,与此相关都需要哪些参考。甚至你可以琢磨上司平时的汇报风格,按照TA的口吻做分析、写总结。站到更高的格局上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也能让我们对公司的整体业务有更多的了解,从而紧跟企业发展的方向,为将来抓住更好的机会提前做准备。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分享了职场环境中让汇报更受青睐的两个方法:「给上司省时间」和「实现合作共赢」,通过持续践行,我们的职业生涯会越来越顺利,从而拥有开挂的人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8招讓你變得更風趣幽默 (簡單!)

8招讓你變得更風趣幽默 (簡單!)。 有一类人,人缘特好,那就是他总是懂得在什么场合,说哪些风趣幽默的话。即使你生活平淡如水,但拥有逗逼潜力,也一样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你想成为这类人,那就学会这八个小妙招,就能华丽变身咯~ 1 扩大你的知识面 你对当今世界的动态了解的越多,就越能跟别人打开话题。风趣幽默的人不会只是坐着点头附和,他们能够给一段谈话增加新的话题,分享有趣的事实。你的知识面越广阔,你就越能够掌控谈话的走向。 坚持阅读,了解新闻和热门事件,扩大知识面。 观看纪录片,参加各个行业的讲座。 记住处处留心皆学问,自己搜寻新的课题。 2 增加值得分享的经历 风趣幽默的人的生活好像总是精彩不断。你尝试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故事与别人分享。累积有趣经历的最佳方式就是旅行,因为你会不断遇到新的人,体验新鲜有趣的事物。 养成对陌生挑战说“好”的习惯。如果有人邀请你参加一个完全没有熟人的聚会,接受邀请。你永远无法预料这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夜晚会发生什么超出想象的事情!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不必非要去陌生的大陆。哪怕是搭车2个小时去看隔壁城市的朋友,也可以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冒险旅程。 记录你的旅行,参加过的聚会,去过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跟别人分享这些旅程中的照片。 3 专注你正在做的事情 也许你不相信,但是显得风趣幽默跟显得感兴趣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你总是显得漫不经心,一心二用,最终别人会厌倦你,你也会厌倦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想象成一块海绵,每一天都尽可能多地吸收关注周围发生的事情。 跟人谈话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看着他的眼睛,避免发短信或打电话。 开始关注你的日常生活中司空常见的小细节。走在街上时,欣赏两旁的建筑之美,注意风卷落叶,关注你落座的咖啡馆里的画作。类似这样的小细节会让你感觉与周围的世界联系更紧密。 学会倾听。有时候,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风趣幽默,说的过多,不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尽管你竭尽全力,这样却只会显得你太过自我中心。说话机会应该均等,这样双方都有讲述和倾听的机会。 4 结识新朋友 和所有人打招呼来扩大交际圈。你无法预料哪一个陌生人会变...

《自控力》意志力的迷思

所謂的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我們都知道,意志力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經濟安全,人際關係和事業成敗。其掌握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什麼,做什麼,和買什麼等等。然而,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美國心理學協會指出,缺乏意志力是完成目標的最大絆腳石。 在1848年,鐵路領班工人菲尼亞斯 蓋奇Phineas Gage當時只有25歲。僱主稱他為最好的領班,工友們尊敬他也喜歡他。家人朋友都覺得他既安靜又受人尊重。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力和體魄的人。在一天的下午,蓋奇和工友正在用炸藥清理鐵路路段時,突然出了岔子,炸藥提前爆炸了。衝擊波帶著一條3英呎長的鋼肋插進了蓋奇的頭部,穿過了他的腦前額皮質。你肯定覺得蓋奇會橫尸當場,不過,他卻奇跡般地生存下來了。兩個月后蓋奇的身體完全恢復了,蓋奇還說自己“哪裡都挺好,一點都不疼”。這聽上去是不錯,不幸的是,蓋奇的悲劇并未到此結束。他的外傷是痊愈了,但他的大腦卻發生了奇怪的變化。親人和工友們都表示,他的性情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痊愈后的他經常粗魯的羞辱別人,以前並不會這樣,總是想去控制別人,和別人意見不合很快就會失去耐心。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史丹福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 Robert Sapolsky 認為,大腦前額皮質的主要作用是讓人去做“不容易的事”。 如果坐在沙發上比較容易,它就會讓你站起來做做運動;如果吃甜品比較容易,它就會提醒你要喝杯茶。如果把事情拖到明天才做比較容易,它就會趕走拖延大師,督促你打開文件,開始工作。 前額皮質分為三個不同意志力的部分:分別為“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三種力量。左邊的區域負責“我要做”的力量:他能幫助你處理枯燥,困難或者充滿壓力的工作。比如,當你想要沖個涼的時候,它會讓你繼續呆在跑步機上多跑幾分鐘。而右邊的區域則控制“我不要”的力量,他能克制你的一時衝動。比如,你在開車的時候沒有玩手機,而是盯著前方的路面,這就是這個區域的功勞。中間靠下的區域負責“我想要”的力量。他會記錄你的目標和慾望,這個區域的細胞越活躍,你採取行動和拒絕誘惑的能力就越強。即使你處於一個充滿誘惑和混亂的環境,這個區域也會記住你正真想要的是什麼。 當蓋奇失去前額皮質的時候,他也失去了“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力量。鋼鐵...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被《时代周刊》称为“人类潜能的导师”, 他的思想成就与卡耐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 柯维认为,高效能人士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有相似的思维习惯。 今天我们来分享他总结的这7个习惯中的前3个,分别是积极主动, 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 『积极主动』 柯维所说的积极主动,不仅要求我们在意识和行为上采取主动( 先发制人),还要求我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理智>情感)。 既不受制于人,又要审慎地做出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创造环境, 而不是被环境所改变。这种思维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试想一下,你身边有多少人嘴边常挂着这些话: “我做不到……” “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他们不可能同意的……” 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甚至一个下雨天都可能让他们提不起劲起床。从语言上说, 他们的口头禅一般都是:“要是……就好了……” 柯维把一个人会遇到的事划分为两个范围:一个是关切范围, 也就是人们所关心的事情;另一个是影响范围, 也就是人们能够改变的事情, 大多数情况下它的范围要比关切范围小。 大部分人都是消极地等待命运降临,把目光聚集在关切范围上, 影响范围却不断缩小;而高效能的人则会把目光聚焦在影响范围上, 并让它不断扩大,尽量使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与关心的范围重合。 如果有一天,你的影响范围超过了关切范围, 那你一定是个成功的人。 『以终为始』 按理说,做什么事都应该有目标。看起来所谓的“应该” 是一句废话,但如今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埋头苦干是为了什么。 有一个做领导的朋友吐槽:“我每天都严格地控制我那些下属, 立了好多规矩,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效率…… 可是我都这么焦头烂额了,却没什么效果!” 很简单,你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什么?你把方向给立起来了吗? 先构思再行动,这往往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一个管理者, 就应该是像那个朋友一样,在既定的方向上把控好节奏、 带领团队继续前行;而一个领导者,更应该考虑的事情, 是前行的方向是否正确。 博尔赫斯说他每次下笔,都必须提前知道开头和结尾, 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习惯。很多时候, 普通人只会在某个突发事件的刺激下转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