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成长型思维

每个成功人士都有一种特定的心理特征,而这种心理特征更是被微软创办人比尔盖之和美国NASA做为雇佣系统工程师的标准。 它叫做:成长型思维。  这个概念最先由一丹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的Carol Dweck卡罗尔·德韦克所提出。德韦克提出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特质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所有的技能或者智能,无论是任何领域,都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 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

其实每个人都同时拥有成长型以及固定性思维。 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我们会使用成长型思维去思考做事,而另一些方面,我们则会使用固定性思维去思考做事。 它们就像两顶不同的思维帽子,一些人戴上成长型思维帽子的频率会比另一些人高。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都会戴上不同的思维帽子,要么是成长型的,要么是固定性的。 成长型的思维帽子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让你的生活态度要积极得多,因为你相信,人的各种基本素质,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善。

根据德伟客博士的研究发现:在学校测验中,最顶尖的20%,通常都会被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占据。 而测验排名中包尾的20%则通常会被持有固定性思维的学生所占据。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具备有弹性和复原能力,他们认为挑战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挑战失败不意味着我是个蠢蛋,而是我还有成长的空间,而且挑战越大,发挥的潜能越大。 他们认为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努力,能力(尤其是未来将会发展的能力)是不可能被测试;他们坚信努力是取得进步的必经之路。

而固定思维的人往往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比较笨,而拒绝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由此他们的发展潜力会受到限制。 只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习惯性地回避挑战,遭遇到阻力时容易放弃,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他们坚信能力是可以通过一场考试來测试。 潜意识里支持天赋决定论,虽然自己会努力赢得成功,但也会掩盖甚至是轻视这种努力,因为害怕面对努力了依然失败的结果。
有两个创业家,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另一个则持有固定性思维。 同时开始了他们的创业旅程。 在旅途中遭遇到了阻碍,这时候他们必须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坚持下去还是选择放弃。 这时,固定型思维的创业家就会认为,这是他重来没有遭受过的困境,觉得这就是创业失败的结果,也许创业这条路根本不是他的料,最后选择了放弃。
而成长型思维的创业家则会认为,创业是一个长征,这些阻碍和困境就是他的导师,会慢慢的教会他创业这条路应该怎样走。然后不断的改变自己,塑造创业家必须拥有的特质,以达到渴望的成果,并选择了坚持下去。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持有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发展强化这种思维模式呢?以下有三个步骤。

第一:了解大脑的可塑性
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一样,可塑性是很强的。 大脑中神经元之间,负责传递信号的突触会根据环境的刺激和学习经验不断改变。 当我们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就会产生新的突触,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联结,而复习已有知识时,突触的连接就会更加巩固。而灰质是从这些新的突触所形成的。
一个来自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的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驾驶经验,德仕司机大脑会发展出大量的灰质,让他们更有效的穿梭在各大城市里。比起巴士司机,德仕司机大脑产生的灰质含量会更多。 这是因为巴士司机总是驾驶同样的路程,而德仕司机则要把乘客载送到各种不同的目的地。
同时,灰质含量更是和德仕的工作年龄挂钩,工作越多年,大脑里的灰质越多。这说明了驾驶出租车的行为触发了大脑的改变,让德仕们在工作上更有效率。 大脑的可塑性可以持续终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模式、才智等,永远可以通过训练而塑造以及 培养。

第二,以过程为焦点
德韦克认为,我们更应该对别人的努力和过程进行称赞而不是对他们的成果。 因为最重要、最直接影响成长的因素是他人的评价性语言。
當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你学得真快,太聪明了你就是个天才,或者你根本不是学数学的料你很有才华只是不擅言辞等以能力为焦点的评价后,他后续的行为往往呈现出固定型思维的特征——因为这样做,他就会把自己與成果挂钩,如果努力过后而得不到成果,他就会回避自己不擅长领域的挑战,尽力避免失败。
但是,当评价性语言转变为以过程为焦点,赞赏别人在行动中的努力和选择时,比如你做事专心主动负责任务并能善始善终总是积极去寻找合理的方案等,其后续行为则會倾向于成长型思维的特征。 就会把自己和我们的选择與努力挂钩。 而过程更是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以内,当其他人评价我们的行为時,我们会更关注其相关的过程,对良好的过程进行保留,对于不好的过程进行改善。
比如,当在称赞别人的时候你可能会说:你实在太聪明了,考获了一个A
而更恰当的说法会是:你的学习方式非常有效率,你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考获了一个A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专注于他的学习方式,持续地改良其中的过程,而不会掉入固定性思维的陷阱。
https://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5/09/23/carol-dweck-revisits-the-growth-mindset.html

第三,尝试有挑战性的事情
为了更进一步的强化成长型思维,我们必须经常跳出我们的舒适区。 那些不愿意跳出舒适区的人往往会相信他们的成功是来自天生的能力,因为得来都不费吹灰之力。 比如说,一个学生在学校没有受过任何挑战,当他考获一个A的时候,他可能就会这样想:他就是天生聪明。 这得来不费吹灰之力的A,让他根本就不会去想其学习的过程。 导致他很容易就把自己和成绩挂钩。 当他不幸的得到不理想的成绩候,他就会认为自己很笨,而不是去检讨和改善他的学习过程。
相反的,经常跳出舒适圈则会促进我们,从固定型思维装换成成长型思维。 因为在尝试你原本不敢做的事情时,原本的想法是做不到的【固定型】,所以才会被称为挑战。 一旦当你决定去做时,为了达到目标,你就会把焦点放在其过程,并想方设法的改善它【成长型】。 就像42公里的马拉松对你来说是一个挑战,当你决定跳出你的舒适区去接受这个挑战时,开始计划每周来个3天的长跑训练。 而这個长跑训练就是其中的过程,同时也在促进着你的成长型思维。 这就是跳出舒适區的意义。

好了,这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关于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开发它的方法。 请你记住,开发成长型思维并不容易,必须经常与我们的固定型思维进行斗争。 其他人的说三道四可能会让你掉进固定型思维的陷阱,所以我们必须经常保持警惕,而不陷入其困境中。 许多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是一种个人特质,但我认为它,更像一个长征的旅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斜槓創業

有位英國男子,管理一家建設公司,但在一個不起眼的網站,寫了一系列,關於魚缸評論文章。文章結束的時候,他加了幾個亞馬遜( Amazon )所刊登產品的連結。他知道,如果訪客從評論文章點擊連結,並且購買產品,他就會賺到一點小小的回饋金。但是在他張貼評論文章之後,忙著白天的工作,馬上就忘了這件事。幾個星期後,一封信裝著一張支票寄到他家,一共有 350 美元。那個時候,他壓根兒沒想到利用週末時間,投入的這個小小計畫,能夠賺進幾百美元。他也不知道幾年後,相同的那些評論文章,仍然每個月平均為他賺進 700 美元,而他並沒有進一步增修此文章。大家是不是對這些而外的收入感到渴望又無從下手呢? 今天 就要和大家分享這本書《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教你怎樣成為一個躺著賺的副業家。 本書作者克里斯.古利博,是一個成功的成功創業家/旅行家/《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作家,是名副其實的複業家。同時他所創辦的播客(「複業學校」( Side Hustle School )每個月的音頻下載量更是超過 200 萬次。古利博擅長把點子變現為多元收入,不斷發展複業。創業經驗包括:線上出版、旅行省錢服務,還完成他在 35 歲前造訪世上 193 個國家的夢想。除了正職收入之外,每個人都想多賺兩毛錢,實現躺在賺的夢想。 帶你走進副業的世界,為你躺著賺的偉大理想添一份力。 第一,產生可行的副業點子: 可行的點子,是指利用你已經擁有的技能、時間和資源,將它轉化為現實。 一位大學畢業生,想出了一個點子: 「我想要研製一支微型應用程式( app ),引進新的付款形式,給不喜歡掏信用卡或現金的人使用。」這個點子可能是很有理想。但你要怎麼開始打造和行銷?就算你同時擁有資訊科技和財務方面的背景,這也是相當巨大、花錢的事。再說,就算你能輕而易舉打造,又要如何使它在市場上那麼多付款 apps 中脫穎而出?充其量,它只是個宏偉的願景,需要大力奉獻和奮鬥。這不是發展複業要做的事。 再來看另一個熱愛高品質甜點的廚師所提出的:「我想要設立一個每月最佳冰淇淋俱樂部,提供美味的手作冰淇淋給各公司。這項服務,會推銷給人力資源經理和小型企業執行長,告訴他們這是提升士氣和讓員工歡聚、定期同樂的一種方式。」這個例子,有明確的目標市場。沒錯,儲存和交運那麼多冰淇淋的後勤作業,可能有點複雜,但如果你知道怎麼尋找食

为何有心事就想对异性说?

为何有心事就想对异性说? 为何心里话想对异性说? 在生活中,我们有许多的小情绪、小秘密、小想法, 并且都想要将它们表达出去,以获得别人的安慰、关心和建议。 但是,诉说对象的选择却是个问题,有时想对爱人说, 可是怕增加他的烦恼;想跟爸妈说,又害怕他们在远方担心; 只能对着朋友一吐为快。 渐渐地,你会发现,相对同性朋友, 这些心里话对异性朋友说的越来越多,即使没有其他的顾虑了, 我们也更倾向于对异性敞开心扉,就像有很多人喜欢和他们交往、 娱乐一样。 即使有些时候因为跟异性交流太频繁深入而被人指指点点, 可是每当有想说的话时,想到的依然是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 其实,可以告诉你,不用烦恼也不用担心, 因为这样是很正常的情况,甚至还有各种优点呢! 首先两性的性格有互补性,这是心理学家发现的, 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原则,男女双方的个性存在相反的差异时, 很容易吸引对方。男性的刚毅、果段、坚强和女性的温柔、体贴、 细腻正好互补。在遇到问题时, 能够给苦恼中的异性不一样的心灵慰籍。 比如,我们考试失利后,自卑、懊恼、惭愧齐齐涌上心头, 找同性朋友,她们给的安慰一定是“没关系,这次只是发挥失常, 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下次努力就好”, 这样的话其实跟我们心里的想法差不多, 只是由不同的人说出来而已。 而异性朋友给的建议可能完全不同,他们不会细致的安慰我们, 更可能拿出试卷帮你分析一下,或者直接带着你去其他地方散心、 玩乐,以这种果断的方式来让你快乐起来。其实, 两种方式说不出谁好谁坏, 但是这种新颖的做法对我们的吸引力是不可否认的。 第二,向异性说心里话有保密性。 我们常常喜欢在自己同类交往群体之外的朋友面前打开心扉, 这是情感交往的特点,比如我们会在家人、 同学面前谈论工作和同事的问题;在大学里聊聊初中、 高中的心理感受;在无人知晓的网络下吐露心声...... 这样我们会觉得安全系数高一点。 男女双方分别处在不同的性别群体, 再加上我们认为男生比较能保守秘密, 所以比向同类袒露心迹更加的安全。打个比方,你和同桌闹矛盾了, 认为她做事不考虑你的感受,但是她并不这么觉得,所以你很烦恼。 这时,相比女同学,我们会更愿意和男同学说说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担心女同学会将话传到同桌那里, 而男同学和她们的距离比较远,会更加的安全。 最后,和异

你還會害羞嗎?

你還會害羞嗎? “小时候,每当家里来亲戚,我就会躲在屋里不出来, 或者找个借口离开家去和其他小孩玩,总之尽量避免和他们接触。 有时候被逼着‘大姑、二姑、表哥、婶婶’的一个个喊人, 我也是低着头,用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嘟囔一句了事, 而他们总是笑呵呵的说这个小孩真害羞。 渐渐长大了一点,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和他们交往也很自在舒适, 但是和陌生人、男生或者长辈相处时仍然有些放不开,脸红、紧张、 不敢说话。每当这时,他们都会笑着说这么大人了还害羞啊! 再长大一点,进入大学、迈入社会, 身上那点拘谨已经机乎看不见了。平时不爱出去交际, 但是遇到需要的时候,还是能够镇定自若的上场, 仿佛之前不曾挣扎和紧张。至今为止, 已经有很长时间没人说我害羞了,不知道是默认成了内向、孤僻, 还是我武装的比较好。但是我明白,害羞一直伴随我左右。” 上面大家听到的就是一个朋友通过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寄语” 发给柠檬的小感想,关于害羞,更关于成长过程中, 大家对害羞的看法。确实如他所说,小孩子不敢和大人说话, 我们说他害羞时往往带着宠溺和纵容的态度; 学生羞于和不熟的人交谈,我们也认为可以接受;但是, 当我们工作了还是害怕跟人相处,就会让别人不理解, 甚至直接被人嘲笑。所以,越长大,你越怕被人知道自己害羞, 越想要掩盖,也越不满意自己这个性格。 其实,害羞并不是你一个人的特点,它很普遍的存在于我们之中。 你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这样两个问题“现在你觉得自己是害羞的吗? ”,如果对方回答“否”,你再问第二个问题“ 你是否觉得在生命里的某段时间,自己是个害羞的人?”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一定会发现,原来大家都会害羞, 或者都有过害羞的经历。 美国心理学家对近5000人做过这个调查,发现有80% 的人经历过害羞、正在害羞,或者经常害羞。出人意料的是, 竟然有40%的人正处于害羞状态,这意味着我们每遇到10个人, 就有4个人是害羞的,而在中国,因为观念和文化的原因, 这个比例只会多不会少。 现在,你还会为自己的害羞而难于启齿吗?或许你仍然需要改变, 但是柠檬想让你明白,其实大家都一样,都会害怕,都会害羞, 你不必嫌弃自己。况且,害羞也有积极的一面, 有很多名人更是享受于自己的害羞。 英国的查尔斯王子、著名演员大卫·尼文、 美国国宝级电影演员凯瑟琳·赫本都是“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