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成长型思维

每个成功人士都有一种特定的心理特征,而这种心理特征更是被微软创办人比尔盖之和美国NASA做为雇佣系统工程师的标准。 它叫做:成长型思维。  这个概念最先由一丹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的Carol Dweck卡罗尔·德韦克所提出。德韦克提出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特质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所有的技能或者智能,无论是任何领域,都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 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

其实每个人都同时拥有成长型以及固定性思维。 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我们会使用成长型思维去思考做事,而另一些方面,我们则会使用固定性思维去思考做事。 它们就像两顶不同的思维帽子,一些人戴上成长型思维帽子的频率会比另一些人高。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都会戴上不同的思维帽子,要么是成长型的,要么是固定性的。 成长型的思维帽子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让你的生活态度要积极得多,因为你相信,人的各种基本素质,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善。

根据德伟客博士的研究发现:在学校测验中,最顶尖的20%,通常都会被持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占据。 而测验排名中包尾的20%则通常会被持有固定性思维的学生所占据。持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具备有弹性和复原能力,他们认为挑战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挑战失败不意味着我是个蠢蛋,而是我还有成长的空间,而且挑战越大,发挥的潜能越大。 他们认为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努力,能力(尤其是未来将会发展的能力)是不可能被测试;他们坚信努力是取得进步的必经之路。

而固定思维的人往往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比较笨,而拒绝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由此他们的发展潜力会受到限制。 只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习惯性地回避挑战,遭遇到阻力时容易放弃,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他们坚信能力是可以通过一场考试來测试。 潜意识里支持天赋决定论,虽然自己会努力赢得成功,但也会掩盖甚至是轻视这种努力,因为害怕面对努力了依然失败的结果。
有两个创业家,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另一个则持有固定性思维。 同时开始了他们的创业旅程。 在旅途中遭遇到了阻碍,这时候他们必须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坚持下去还是选择放弃。 这时,固定型思维的创业家就会认为,这是他重来没有遭受过的困境,觉得这就是创业失败的结果,也许创业这条路根本不是他的料,最后选择了放弃。
而成长型思维的创业家则会认为,创业是一个长征,这些阻碍和困境就是他的导师,会慢慢的教会他创业这条路应该怎样走。然后不断的改变自己,塑造创业家必须拥有的特质,以达到渴望的成果,并选择了坚持下去。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持有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发展强化这种思维模式呢?以下有三个步骤。

第一:了解大脑的可塑性
我们的大脑和肌肉一样,可塑性是很强的。 大脑中神经元之间,负责传递信号的突触会根据环境的刺激和学习经验不断改变。 当我们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就会产生新的突触,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联结,而复习已有知识时,突触的连接就会更加巩固。而灰质是从这些新的突触所形成的。
一个来自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的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驾驶经验,德仕司机大脑会发展出大量的灰质,让他们更有效的穿梭在各大城市里。比起巴士司机,德仕司机大脑产生的灰质含量会更多。 这是因为巴士司机总是驾驶同样的路程,而德仕司机则要把乘客载送到各种不同的目的地。
同时,灰质含量更是和德仕的工作年龄挂钩,工作越多年,大脑里的灰质越多。这说明了驾驶出租车的行为触发了大脑的改变,让德仕们在工作上更有效率。 大脑的可塑性可以持续终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模式、才智等,永远可以通过训练而塑造以及 培养。

第二,以过程为焦点
德韦克认为,我们更应该对别人的努力和过程进行称赞而不是对他们的成果。 因为最重要、最直接影响成长的因素是他人的评价性语言。
當一个人的行动得到你学得真快,太聪明了你就是个天才,或者你根本不是学数学的料你很有才华只是不擅言辞等以能力为焦点的评价后,他后续的行为往往呈现出固定型思维的特征——因为这样做,他就会把自己與成果挂钩,如果努力过后而得不到成果,他就会回避自己不擅长领域的挑战,尽力避免失败。
但是,当评价性语言转变为以过程为焦点,赞赏别人在行动中的努力和选择时,比如你做事专心主动负责任务并能善始善终总是积极去寻找合理的方案等,其后续行为则會倾向于成长型思维的特征。 就会把自己和我们的选择與努力挂钩。 而过程更是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以内,当其他人评价我们的行为時,我们会更关注其相关的过程,对良好的过程进行保留,对于不好的过程进行改善。
比如,当在称赞别人的时候你可能会说:你实在太聪明了,考获了一个A
而更恰当的说法会是:你的学习方式非常有效率,你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考获了一个A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专注于他的学习方式,持续地改良其中的过程,而不会掉入固定性思维的陷阱。
https://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5/09/23/carol-dweck-revisits-the-growth-mindset.html

第三,尝试有挑战性的事情
为了更进一步的强化成长型思维,我们必须经常跳出我们的舒适区。 那些不愿意跳出舒适区的人往往会相信他们的成功是来自天生的能力,因为得来都不费吹灰之力。 比如说,一个学生在学校没有受过任何挑战,当他考获一个A的时候,他可能就会这样想:他就是天生聪明。 这得来不费吹灰之力的A,让他根本就不会去想其学习的过程。 导致他很容易就把自己和成绩挂钩。 当他不幸的得到不理想的成绩候,他就会认为自己很笨,而不是去检讨和改善他的学习过程。
相反的,经常跳出舒适圈则会促进我们,从固定型思维装换成成长型思维。 因为在尝试你原本不敢做的事情时,原本的想法是做不到的【固定型】,所以才会被称为挑战。 一旦当你决定去做时,为了达到目标,你就会把焦点放在其过程,并想方设法的改善它【成长型】。 就像42公里的马拉松对你来说是一个挑战,当你决定跳出你的舒适区去接受这个挑战时,开始计划每周来个3天的长跑训练。 而这個长跑训练就是其中的过程,同时也在促进着你的成长型思维。 这就是跳出舒适區的意义。

好了,这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关于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开发它的方法。 请你记住,开发成长型思维并不容易,必须经常与我们的固定型思维进行斗争。 其他人的说三道四可能会让你掉进固定型思维的陷阱,所以我们必须经常保持警惕,而不陷入其困境中。 许多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是一种个人特质,但我认为它,更像一个长征的旅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斜槓創業

有位英國男子,管理一家建設公司,但在一個不起眼的網站,寫了一系列,關於魚缸評論文章。文章結束的時候,他加了幾個亞馬遜( Amazon )所刊登產品的連結。他知道,如果訪客從評論文章點擊連結,並且購買產品,他就會賺到一點小小的回饋金。但是在他張貼評論文章之後,忙著白天的工作,馬上就忘了這件事。幾個星期後,一封信裝著一張支票寄到他家,一共有 350 美元。那個時候,他壓根兒沒想到利用週末時間,投入的這個小小計畫,能夠賺進幾百美元。他也不知道幾年後,相同的那些評論文章,仍然每個月平均為他賺進 700 美元,而他並沒有進一步增修此文章。大家是不是對這些而外的收入感到渴望又無從下手呢? 今天 就要和大家分享這本書《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教你怎樣成為一個躺著賺的副業家。 本書作者克里斯.古利博,是一個成功的成功創業家/旅行家/《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作家,是名副其實的複業家。同時他所創辦的播客(「複業學校」( Side Hustle School )每個月的音頻下載量更是超過 200 萬次。古利博擅長把點子變現為多元收入,不斷發展複業。創業經驗包括:線上出版、旅行省錢服務,還完成他在 35 歲前造訪世上 193 個國家的夢想。除了正職收入之外,每個人都想多賺兩毛錢,實現躺在賺的夢想。 帶你走進副業的世界,為你躺著賺的偉大理想添一份力。 第一,產生可行的副業點子: 可行的點子,是指利用你已經擁有的技能、時間和資源,將它轉化為現實。 一位大學畢業生,想出了一個點子: 「我想要研製一支微型應用程式( app ),引進新的付款形式,給不喜歡掏信用卡或現金的人使用。」這個點子可能是很有理想。但你要怎麼開始打造和行銷?就算你同時擁有資訊科技和財務方面的背景,這也是相當巨大、花錢的事。再說,就算你能輕而易舉打造,又要如何使它在市場上那麼多付款 apps 中脫穎而出?充其量,它只是個宏偉的願景,需要大力奉獻和奮鬥。這不是發展複業要做的事。 再來看另一個熱愛高品質甜點的廚師所提出的:「我想要設立一個每月最佳冰淇淋俱樂部,提供美味的手作冰淇淋給各公司。這項服務,會推銷給人力資源經理和小型企業執行長,告訴他們這是提升士氣和讓員工歡聚、定期同樂的一種方式。」這個例子,有明確的目標市場。沒錯,儲存和交運那麼多冰淇淋的後勤作業,可能有點複雜,但如果你知道怎麼尋找食...

[恋爱技巧]技巧不是万用,随顺变化才是王道!

我们会从书上或是各个高手的文章之中,学习到很多欲擒故纵、保持神秘等等的方法,但為什麼用起来,却好像老是达不到我们预期中的效果呢?简单来说,各种方法都不是通用的,「技法」这种东西非常重视使用者本身,及被使用的对象。   打个比方吧!很多人会用「预选」的方式,让女生觉得自己同时在跟很多女生 约会 。如果你遇到的女生,是认為自己条件很优、手段很高、行情很高、自尊心又强的女生时,这个方法确实会蛮管用。但大多数的时候,如果单单使用预选,而没有其它招式配套的话,对上台女是不大适用的。 预选是「谜男方法」中的招式,我们必须先将之拆解。谜男是加拿大人(应该吧),在欧美,跟很多人约会是常有的事;但是在台湾,我们很容易将「单独出去」跟「约会」跟「追求交往」划上等号。要知道,台湾女生的普遍自信度及开放程度,都比不上欧美国家的女性,所以预选有时候反而会让人有「你在放線」、「花心男」等等的想法。 如果遇上心理素质超强的女生,使用预选,她们只会觉得:「瞎咖。」;遇到保护机制重的女生,她们会觉得:「干!人渣!」;遇到不安全感重的女生,她们会觉得:「蛤~好吸引我,可是不行。」 预选这招很适合用於「想证明什麼」的女生,举凡:想证明自己有魅力、证明自己吃得开、证明自己玩得起、证明自己有个很夯的 男朋友 等等的女生,预选就很容易中。 以年龄层及经验值来看的话,大概会如下表所示:   小妹妹很容易和玩咖交往的原因,就在於对方释放出极强烈的性吸引力(这也是為什麼我们常看到八嘎冏身边都有妹仔),通常年轻的时候因為有本钱,也就是没有时间压力,所以女生如果个性愿意,会倾向多玩多看看的心态,也会想证明自己已经不是个「女生」,而是个「女人」。而不安全感极强烈的人,也很容易跟玩咖交往,因為她们需要听到对方的一些口头承诺。即便我们都知道,承诺就像干恁娘一样,说得到做不到,但不安全感极强的女生,仍旧会选择相信愿意给口头承诺的人。 对於心理素质或保护机制超强的女生,就必须走反璞归真的路線。面对这种人,不适合玩任何的手段或技巧,因為如果对方长得还不错,那她看过玩技巧的人已经太多了,所以使用技巧的人,对上心理素质强的女生,对方只会觉得:「你好LOW」,对上保护机制强的女生,对方只会觉得:「是个有可能让我受伤的人,排除」,只要遇上这两种人,又只知道玩技巧,通常都会直接出局。但一直是个憨厚男也不见得是好事...

《爱的五种语言》

《爱的五种语言》 我们听过各种语言,知道不同国家的人,需要用对应的语言交流。 却不知道,不同的人也有相异的爱的语言。 本书的作者盖瑞·查普曼博士把爱的语言分为五种。 我们今天就来简单讲讲这五种爱的语言分别是什么, 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肯定的语言』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深处的需要, 可能就是感觉被人欣赏。 可是两个人相处时间一长, 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把对方身上的优点视为理所当然, 转而一个劲儿地挑TA的缺点。这不仅会让对方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也会对自己的心情产生负面影响。 不妨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家人朋友的优点, 并且告诉TA你多么欣赏这些优点。还可以列一张清单, 记录下对方的付出中打动你的点点滴滴, 并找时机来表达你的感动和赞赏。 『关注的时刻』 恋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全身心放在恋人身上, 包括一同去看电影、旅游。当然,重点不是电影和目的地, 而是享受和对方待在一起的美好体验。 如果你想经营维护好这段关系,那就需要记住这种感觉, 刻意去营造一些“愉悦时刻”,留下专属于彼此的共同回忆。 需要注意的是,愉悦时刻并不意味着两个人待在一起就行了, 而是需要共同来做些什么事情,并且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 让TA觉得被关注、被爱。 你们可以共同计划周末出行,一起去运动,逛逛书店、博物馆, 或者找一件你们两个都喜欢做的事情。 『专属的礼物』 不要觉得送礼物是一件浪费钱的事情。要知道, 礼物可以成为爱的视觉象征沉淀下来,尤其是纪念某种特殊时刻、 共同经历的礼物,以及专属于对方的礼物。 礼物不必是奢侈品,在你能力可承受范围内就可以了。 如果你不擅长挑礼物,可以找个参谋, TA可以是你身边懂得送礼的朋友,也可以是了解你配偶的亲友。 除了物质方面的礼物外,你也可以把自己包装成礼物。 比如承诺对方把你的时间作为礼物,在对方需要你的场合下, 陪伴TA;又或者把你的所见所闻包装成礼物,每周告诉对方, 你又看到了什么好玩的事物,以及有什么有趣的经历。 『服务的行动』 在婚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一个控诉就是:“他在追我的时候, 多么殷勤啊,会送早饭,帮我修电脑,每天晚上都不忘记问晚安, 结果结婚后天天在家葛优躺,像个大爷!” 这类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