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6的文章

8招讓你變得更風趣幽默 (簡單!)

8招讓你變得更風趣幽默 (簡單!)。 有一类人,人缘特好,那就是他总是懂得在什么场合,说哪些风趣幽默的话。即使你生活平淡如水,但拥有逗逼潜力,也一样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你想成为这类人,那就学会这八个小妙招,就能华丽变身咯~ 1 扩大你的知识面 你对当今世界的动态了解的越多,就越能跟别人打开话题。风趣幽默的人不会只是坐着点头附和,他们能够给一段谈话增加新的话题,分享有趣的事实。你的知识面越广阔,你就越能够掌控谈话的走向。 坚持阅读,了解新闻和热门事件,扩大知识面。 观看纪录片,参加各个行业的讲座。 记住处处留心皆学问,自己搜寻新的课题。 2 增加值得分享的经历 风趣幽默的人的生活好像总是精彩不断。你尝试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故事与别人分享。累积有趣经历的最佳方式就是旅行,因为你会不断遇到新的人,体验新鲜有趣的事物。 养成对陌生挑战说“好”的习惯。如果有人邀请你参加一个完全没有熟人的聚会,接受邀请。你永远无法预料这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夜晚会发生什么超出想象的事情!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不必非要去陌生的大陆。哪怕是搭车2个小时去看隔壁城市的朋友,也可以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冒险旅程。 记录你的旅行,参加过的聚会,去过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跟别人分享这些旅程中的照片。 3 专注你正在做的事情 也许你不相信,但是显得风趣幽默跟显得感兴趣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你总是显得漫不经心,一心二用,最终别人会厌倦你,你也会厌倦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想象成一块海绵,每一天都尽可能多地吸收关注周围发生的事情。 跟人谈话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看着他的眼睛,避免发短信或打电话。 开始关注你的日常生活中司空常见的小细节。走在街上时,欣赏两旁的建筑之美,注意风卷落叶,关注你落座的咖啡馆里的画作。类似这样的小细节会让你感觉与周围的世界联系更紧密。 学会倾听。有时候,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风趣幽默,说的过多,不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尽管你竭尽全力,这样却只会显得你太过自我中心。说话机会应该均等,这样双方都有讲述和倾听的机会。 4 结识新朋友 和所有人打招呼来扩大交际圈。你无法预料哪一个陌生人会变

你還會害羞嗎?

你還會害羞嗎? “小时候,每当家里来亲戚,我就会躲在屋里不出来, 或者找个借口离开家去和其他小孩玩,总之尽量避免和他们接触。 有时候被逼着‘大姑、二姑、表哥、婶婶’的一个个喊人, 我也是低着头,用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嘟囔一句了事, 而他们总是笑呵呵的说这个小孩真害羞。 渐渐长大了一点,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和他们交往也很自在舒适, 但是和陌生人、男生或者长辈相处时仍然有些放不开,脸红、紧张、 不敢说话。每当这时,他们都会笑着说这么大人了还害羞啊! 再长大一点,进入大学、迈入社会, 身上那点拘谨已经机乎看不见了。平时不爱出去交际, 但是遇到需要的时候,还是能够镇定自若的上场, 仿佛之前不曾挣扎和紧张。至今为止, 已经有很长时间没人说我害羞了,不知道是默认成了内向、孤僻, 还是我武装的比较好。但是我明白,害羞一直伴随我左右。” 上面大家听到的就是一个朋友通过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寄语” 发给柠檬的小感想,关于害羞,更关于成长过程中, 大家对害羞的看法。确实如他所说,小孩子不敢和大人说话, 我们说他害羞时往往带着宠溺和纵容的态度; 学生羞于和不熟的人交谈,我们也认为可以接受;但是, 当我们工作了还是害怕跟人相处,就会让别人不理解, 甚至直接被人嘲笑。所以,越长大,你越怕被人知道自己害羞, 越想要掩盖,也越不满意自己这个性格。 其实,害羞并不是你一个人的特点,它很普遍的存在于我们之中。 你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这样两个问题“现在你觉得自己是害羞的吗? ”,如果对方回答“否”,你再问第二个问题“ 你是否觉得在生命里的某段时间,自己是个害羞的人?”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你一定会发现,原来大家都会害羞, 或者都有过害羞的经历。 美国心理学家对近5000人做过这个调查,发现有80% 的人经历过害羞、正在害羞,或者经常害羞。出人意料的是, 竟然有40%的人正处于害羞状态,这意味着我们每遇到10个人, 就有4个人是害羞的,而在中国,因为观念和文化的原因, 这个比例只会多不会少。 现在,你还会为自己的害羞而难于启齿吗?或许你仍然需要改变, 但是柠檬想让你明白,其实大家都一样,都会害怕,都会害羞, 你不必嫌弃自己。况且,害羞也有积极的一面, 有很多名人更是享受于自己的害羞。 英国的查尔斯王子、著名演员大卫·尼文、 美国国宝级电影演员凯瑟琳·赫本都是“喜爱

冷血社會

冷血社會     都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之前的如家酒店女孩被袭, 路过的人不少,可是出手相助的人却寥寥无几, 看到这个无辜的女孩被伤害也仅是冷眼旁观, 这不禁让人想到11年的“小月月事件”,18个路人, 就那样走过…… 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网络上、新闻上、街坊间无不在讨论责骂, 怒斥社会道德沦丧、人情冷漠, 而那些围观的人更是遭谴责的首要对象。但是,真的这么巧, 随机出现的几个旁观者都麻木无情吗?如果不是这样, 那为什么没有人伸出援手呢? 社会心理学上对这样的现象做出了定义——责任分散效应。 这种效应就是指如果一件事要求一群人共同完成, 那么其中每个人的责任感就会很弱,希望别人多担点责任, 在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时往往会退缩,这就是所谓的“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所以,这种“众人旁观,皆不助人” 的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是道德日益沦丧。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 心理学家就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们让72名参与者分别以一对一和四对一的方式与假扮的癫痫病病 人保持距离并通话,参与者并不知道是假病人。在交谈过程中, 那个假病人突然大声呼救,心理学家观察记录各个参与者的反应。 结果显示:在一对一通话的那些组,有85% 的人冲出房间去报告有人发病; 而在四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些组,只有31% 的人采取了行动! 为什么在人多的场合发生紧急情况时,受到帮助的可能性反而降低? 因为只有一个人在场时,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见死不救会产生严重的罪恶感、内疚感。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 这个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希望别人去救助,造成责任分散。 人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有责任,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现在我们知道造成弯弯和颐酒店遇袭,却没人帮忙的原因了,那么, 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打破责任分散,防止这种事件再次发生呢? 第一,责任明确化。这个是针对求助者的一种办法, 当你在人群中遇到紧急情况,而没有人上前帮助时, 就明确的向一个人提出帮助。可以说“那位穿绿色上衣的大哥, 请救救我!”、“那个穿红色裙子的阿姨,拜托了,帮帮我!”.. ....这样被说中的人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从而加大帮忙的可能性。 第二,提高责任感和自律性。 责任感的提高可以让我们在人群中敢于承担,乐于救助